English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访律》:The Younger Generation-专访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舒/唐青林

发布时间:2024-12-04

来源:

近日,一个专注于记录和传播法律人真实故事的平台《访律》专访了北京云亭律所合伙人李舒/唐青林律师,以下为访谈全文:

图片

题记:我们来到云亭时,李舒律师刚刚结束一场讲座直播,步履匆匆地走出会议室,去准备接下来的采访。
在云亭,每周三中午12点,一场知识的盛宴便会准时在线上开启。分享的嘉宾主要是律所合伙人,两位创始合伙人李舒律师和唐青林律师也是这个讲座的常客。讲座的话题主要聚焦于律师的专业技能、经验和方法,从如何撰写法律意见、如何起草审查合同到如何与客户打交道、如何与法官打交道,无所不及。当天是这个系列讲座的第194期。
而每个双周的周四下午,云亭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李舒与唐青林与所内其他合伙人围坐一堂,就律师展业、成长、发展、合作和业务拓展中遇到的一系列话题展开深入交流。而这个被称为"云亭合伙人私享会"的活动,也已经进行了89期。
这两件事情,他们已经坚持做了5年。
在很多了解云亭的人眼里,这种懂专业、爱学习、善分享的氛围是他们身上鲜明厚重的印记,不光因为他们时常发起的线上公益课,也因为他们多年如一日,通过律所的多个公众号进行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传播,更因为他们似乎每个律师都在潜心做研究,出版的专著已超四十本。
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律所?
本期嘉宾
李舒/唐青林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

“不离不弃”

志趣相投的人 总会走到一起

图片

李舒是人生规划比较清晰的人,很早就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要么学新闻,要么学法律,后来权衡之下选择了后者。

他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上市公司做法务,后来又从事投融资业务。这段经历让他初入职场便领略了大型企业的规范管理,并有机会研究大型商业机构高管、股东们的所思所想,以及与他们打交道的方式方法,这对他日后选择业务方向、确定市场定位大有裨益。

他的搭档唐青林走的则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唐律师早年间在银行工作,后来又在部委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出来做律师。20年前,唐青林的这一选择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丢掉自己的铁饭碗""脑子有病"的选择,但唐青林并不后悔,他一直相信,"想清楚的事情,只要去做就行了"。

李舒和唐青林相识于两人共事的一家律所。彼时,唐青林专注于公司法、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和企业家犯罪的辩护,李舒则更擅长金融、保全执行及重大民商事诉讼。两位律师志趣相投、业务互补,于是便组成了团队,共同服务客户。在合作的八年时间里,他们相处愉快顺畅。后来,两位有着相同价值观的法律思考者,在一次偶然谈及理想的律所平台时,发现想法出奇地一致,在说到一起做一家律所,从头打造理想国时,更是一拍即合。

于是,云亭就这样诞生了。

从那时算起,李舒和唐青林已经合作了有八年之久,两人之间的友谊和背靠背的信任关系,在跨越了漫长的岁月后仍历久弥坚。

今年,云亭即将迎来自己的六岁生日。六年,对于一家律师事务所来说,意味着已经度过了最初的忙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模式,并逐步进入到稳健的发展时期。而这个用一句话便可概括的过程,对于这家律所的管理者来说,却无异于一次涅槃重生。

唐青林笑言,自己做律所的这几年,完成了从一个团队合伙人到律所管理者的巨大转变。"管理一家律所与管理一个团队完全不一样,你需要对律所的一切负责,行政、财务、市场、营销、品牌、运营……凡事都需要自己去亲力亲为,需要在做业务之余投入大量的精力。"

唐青林提到,律所当初装修时,他曾经因为装修许可等的问题多次去和基层办事机构沟通协调。还有一次,由于工作人员疏忽,报税的时候在金额上多写了一个"0"。虽然后来有补救措施,但还是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因为新生的律所十分脆弱,而这样的错误有可能造成资金断流。

"此外,合伙人管理也是个重要话题,这个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比如说新进来的合伙人们是怎么想的?他喜不喜欢我们?为什么喜欢?又为什么不喜欢?我们都要去反思、去改善。我们要让加入云亭的合伙人,在加入之前觉得我们好,加入之后觉得在这里待的舒心,这样才能够合作长久。"唐青林总结道。

他把这形容成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他们很感谢和自己一路走来的同事。李舒提到,在律所五周年年会的时候,他们特别设置了一个奖项,叫"风雨同舟奖",为在云亭工作了五年以上的同事颁发奖杯。后来一统计,这样的人居然有几十个,这让他们感到无比欣慰。

“敏捷研发,快速迭代”
“直男风”的管理门道深得人心

 

图片

 

李舒律师将同事们对律所的认同,归结为他们的这种没有"弯弯绕"的"直男风"还比较得人心。对此,他解释道:"我们俩都属于比较勤奋、认真的一类人,对于很多小事情则不会去计较,认准了的事就快速去干,做得好的就继续,做得不好的就快速反思修正。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放在市场上,这也确实帮助我们在特定的阶段敏捷地抓住了一些好的机会。直到现在我们俩都共享一间办公室,有什么事随时抬头就把话说了,这样就可以迅速解决问题。"

这种类似高科技公司的"敏捷研发、快速迭代"的简单明快的方法,帮助云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2024年1至10月份,云亭的业绩录得大幅提升,这在近期表现低迷的法律服务市场上,成为难得的一抹亮光。律所的执业律师人数目前已接近200人,办公场所也在3年前,搬到了现在位于国贸的将近3000平米的办公室。

当然,"直男风"仅是两位律师稍显戏谑的说法,细观云亭的管理,不难发现里面的一些"门道"。

李舒与唐青林在律所管理上一直秉持着一个核心原则,即:谁提出的建议更优,便立即执行,毫不迟疑,不存在绝对的对错或上下尊卑,这成为"直男"管理风格的前提。

多年的共事,让李舒和唐青林成为能够把后背亮给彼此的人。两位合伙人在合作中,总能相互倾听、相互支持。面对律所发展的步伐,无论是激进还是保守,都以开放的心态探讨,寻求最佳方案。而这样的方式也延伸至团队,变成整间律所的行事风格,这成为"直男风"能够在云亭得到贯彻的保障。

目前,云亭所的业务领域覆盖全面,而在地域概念的扩张上,云亭也在有条不紊地持续推进。

"云亭的客户群体以商业机构为主,他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比较多元化,这要求我们在业务布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不仅要扩大团队规模,以支撑客户从注册到注销的全流程服务,还需在地域上实现辐射,满足客户的广泛业务需求。"唐青林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云亭跟随客户需求的脚步,先后在武汉、乌鲁木齐、徐州和连云港设立了分所。李舒提到:"对于律所的发展节奏,诸如是否开设分所、发展何种规模等,我们有着清晰的规划。在合法合规安全创收的核心指标下,我们并未急于扩张,而是稳扎稳打,根据客户和业务的需求逐步推进。我们开设分所的逻辑是随着业务的发展自然拓展,确保每一步都稳健而有力。"

据了解,目前云亭还有一些分所正在筹备中,未来,他们将继续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或省会城市布局,以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法律服务。

“多走100米”

专业积累,新媒体助力内容传播

图片

多年来,李舒律师虽然看起来与自己的新闻初心渐行渐远,但实际上,他一直持续在做的一件事,却意外让自己最初的两个理想有机结合了起来,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线之初,李舒律师就创建了一个叫作"法客帝国"的公众号,这几乎是最早的法律行业自媒体之一。后来看到执行业务领域机会,还创办了公众号"保全与执行"。时至今日,他仍然笔耕不辍,在各种媒体平台保持着很高的更新频率,将自己在办案过程中的心得和经验与自己的读者进行分享。

在与同样重视知识积累的唐青林也在与李舒律师合作后,便开设了"公司法权威解读"和"民商事裁判规则",也在行业内积累了广泛的影响力。因此,细细算来,加上云亭成立后律所的官微,这家律所目前在运营的公众号已达五个之多,累积的粉丝超过130万,这在律所当中实属罕见。

"每位律师在日常工作中都会积累大量的成果:案例检索、法律分析、问题研究。这些成果,并不仅仅是为了交付给客户,它们更是我们知识积累的宝贵财富。"李舒表示,我们要求律师们在案件结束后,再往前走100米,将代理意见中的问题整理成文章。这些文章或许没有深厚的学术底蕴,但却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赢得了同行和客户的广泛赞誉。

"忙时作业,闲时作文;一米宽,百米深",正是这样的信条,支撑着云亭律师们不断的专业输出。李舒直言,我们不生产裁判规则,只做裁判规则的搬运工,将工作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文章,让更多人受益。现在,这些公众号成为了云亭内部知识管理和法律检索的一个窗口,遇到问题,打开公众号,搜索关键词,答案便跃然眼前。

同时,经过五六年的努力,云亭法律实务书系也已经出版了40余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库。用专业的输出方式去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是李舒与唐青林共同的底层认知。如今,通过这种持续的分享和输出,云亭已经形成了专业引领和专业输出的文化氛围,

"公司法专委会出了一本书,知识产权专委会不出一本书就不好意思,他们就互相会比赛,然后就会研究问题输出问题,最后优秀的文章就集聚成书了。"唐青林笑着说。事实上,这种互相赋能的过程,不仅提升了律师的专业能力,更增强了云亭所的社会影响力。

"曾经有律师拿着从我们的公号里打印出来的文章,在法庭上展示给法官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也有法官可能是我们的读者,一看是云亭的律师,我们就某一个问题的意见,他也会更愿意花心思去多看一看。"李舒说。

云亭的公众号和书籍受众广泛,既包括律师同行、在校学生,也包括法学教授、法官、企业法务及普通百姓。专业口碑、新媒体宣传和著作背书,不但为云亭获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更多市场机会,也为律所和律师如何通过专业输出获得业务增长提供了鲜活的研究案例。

“对外专业,对内友善”

友好互助的精气神薪火相传

图片

云亭不仅是专业比拼的舞台,更是共同成长的摇篮。李舒和唐青林深知,一个优秀的律所,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有卓越的人才培养机制。

律所目前主要由70后、80后、90后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律师组成。其中以80后、90后居多。这些优秀的法律人加入云亭后,有很多都在云亭的"专业立所"氛围里迎来了自己的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行业内,有相当一部分律师迟迟未能在市场上打开局面,其中不乏一些以前在检察院、法院、法务部门或作为授薪律师的身份工作,刚刚独立的执业律师。

"这些同事尽管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专业能力,但在初期仍有可能会面临两三个月乃至一年的业务空窗期。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们缺乏足够的市场拓展能力。"唐青林说道。他也提到,自己当年刚离开部委做律师的时候,也很敬业很勤奋,但是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就是没收入,因此,他特别能理解这种华丽转身之后的落寞。

"我们有个同事以前做授薪律师的时候,每天早上打开电脑叮叮咚咚几十封邮件,他头皮都发麻。但后来自己独立之后,情况就变了,每天早上邮箱里空空如也,他心里就开始好慌。你说他不是精英吗?他还是原来的他,一位精英律师,只不过他有一些专业和营销方面的盲点。"

在这样的前提下,云亭的"合伙人私享会"应运而生。每个双周周四的下午,唐青林与李舒就会泡上一壶茶,摆上一些茶点和水果,邀请合伙人们促膝长谈。通过细致的复盘和分享,帮助律师们解决在与客户沟通、报价、谈判和展业等方面的盲点。

"有的人担心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我们并不认同这一点,这也是云亭创立之时的初衷之一,我们要让团队成员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年轻的律师少走弯路,也愿意为更多优秀的同行插上翅膀,帮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李舒说。

李舒与唐青林深知,保持律所生命力的关键在于不断吸引和培养优秀的年轻律师。因此,他们在律所的管理和制度设计上,始终注重为年轻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唐青林说:"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上下级观念,倡导集思广益、分工协作的工作氛围。我们希望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专业理念、分享精神以及奋斗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年轻律师,让他们成为律所未来的中流砥柱。"

云亭一直倡导"专业与友善"的信条。对外,以专业的形象和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与好评;对内,则以友善的工作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每一位律师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这种内外兼修的文化氛围,不仅提升了律所的整体形象,更增强了团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成就与机遇,坚持与信誉”

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图片

在探讨个人与团队成长的历程中,李舒和唐青林分别用成就与机遇,坚持与信誉,总结了自己创办云亭六年来的感悟。他们与云亭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一种静水深流般的力量。这份力量,来源于两位创始合伙人对初心的坚守。

六年的时光里,从零到一、从一到多,云亭一步一个脚印,铺就了一条稳健而温暖的成长之路。

李舒和唐青林始终认为,律所的成就,归根到底是人的成就。而每一位律师的成长,既是律所未来的基石,也是他们最为珍视的财富。在云亭,没有人是孤岛。每一次深夜的探讨、每一场私享会和下午茶的交流、每一篇公众号文章的打磨,都像是他们在这里播撒下的一粒种子。

六年只是一个起点,云亭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有力,我们有理由期待,这片沃土上将会孕育出更加丰满的理想,也将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相关新闻